400-1601122
18888888888

中文版EN

爱游戏网页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爱游戏网页版

千亿体量的传感器“摇钱树”为啥中国人不热衷?发布时间:2024-06-04 |   作者: 爱游戏网页版

  文章称:在中国战略性、支撑性的产业版图上,却几乎找不到传感器的位置。当新基建如火如荼的时候,传感器——这一至关重要的支撑,却几乎被人忘在脑后,成为一个令人惊讶的“六大怪”行业。

  传感器的第四怪:中国制造虽以成本低著称,但传感器的成本优势还比不上国外。

  传感器自诞生以来,大致经历了结构型、固体型、智能型三个阶段,随着各类技术的进步,前两类传感器逐渐不足以满足对数据采集、处理等流程的需求,融合了AI技术的智能传感器开始受到关注。

  虽然传感器并不是新兴产品,它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然浮现,但是由于敏感机理、敏感材料不同,使用场景、工作环境,以及被检测介质与个性化参数、结构较为复杂等特点,一直以来,各种传感器产品处于小批量生产的状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国的技术人员针对传感器的工艺技术、产品规范化、功能集中化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和努力,也出现了不同特色的技术成果。

  从上个世纪开始,我国就已经在智能传感器领域展开探索。20世纪80年代,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主的大专院校相继报道了智能传感器相关的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几家研究机构采用混合集成技术研制出实用的智能传感器;到2010年,我国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ITEI)初步建立起智能传感器系统标准体系架构。此后,伴随物联网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兴起,智能传感器得到了广泛地关注。

  着汽车智能化、电气化日趋走热,传感器得到大量应用,各领域市场进一步飙升。据相关机构预测,2019年至2024年期间,汽车传感器市场将以7.44%-8.8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而作为全球顶级规模的汽车市场,中国在车用传感器方面更是呈现较大需求和空间。《2019年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53.1亿美元,同比增长10.62%。据测算2018年规模达到59.5亿美元。

  这里有三组数据:一、中国信通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5年智能传感器以70%的市占率,取代传统传感器成为中国主流传感器产品;二、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产品化的传感器大约有2.6万种,我国仅能量产其中的1.4万种;三、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数据显示,我国消耗了全球约30%的传感器产品,但国产传感器产品只占全球的13%。上述这一些数据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佐证了受访者对我国传感器产业链的“相对落后”的表述。

  今年以来,中国加速了“新基建”建设,给传感器的技术水平、产业化发展的提升以及应用环境的拓展提供了较大的机遇。但也带来了更严格的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要求,产业链企业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来发展自身。此外,又因为传感器是信息输入的“窗口”,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乃至智慧城市的各种技术,都依赖其提供的基础功能。这也代表着,未来传感器的市场蛋糕将非常大。

  尽管空间巨大,但从供给量来看,目前国内传感器市场多以进口为主。据统计,中高端传感器进口高达80%,传感器芯片进口更是高达90%,国产化缺口巨大,这跟我国传感器起步较晚,缺乏核心技术有较大关系。不过,在近期举办的亚洲传感器盛会SENSOR CHINA上,发现不少国产传感器品牌无论在技术、品质以及商业化方面均具备较强实力,传感器国产化正在呈现向好之势。

  从去年开始,华为缺芯事件让国家及制造企业进一步意识到核心技术缺失带来的风险性,尤其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风云变幻,不确定因素增多,促使核心技术国产化变得更加迫切。

  “近两年,下游的系统厂商越来越主动接受国内传感器及芯片供应商,尤其是疫情发生后,部分客户受到国外供货较大影响,为此逐步意识到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性,这给我们带了机会。” 苏州纳芯微市场副总裁兼传感器产品线总监高洪连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同时,他指出,与十年前相比,国产传感器及芯片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上下游之间的匹配度越来越高。

  对此,微传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朱一鸣亦表示同感:“的确,此前国内传感器主要依附于进口,但国内企业近年来在持续突破,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不亚于国际大品牌,且在市场服务方面我们有着本土优势。如今,我们正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持AI算法提升产品性能,同时也加强品牌效应,努力制造更加优秀的国产传感器,希望能尽早帮助下游制造商摆脱进口依赖。”

  整体来看,下游重视叠加上游供应商提升,国产化传感器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随着智能化、电气化及材料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和升级,加上新基建等国家政策及重点项目的扶持和带动,进一步形成汽车传感器发展新动能。

  根据工信部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共计生产汽车传感器28亿只,同比2014年增长16.67%。2016年产量则达到32亿只,同比增长14.29%。近年来,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进程加快,市场对传感器的需求量更是有增无减。

  在此背景下,为提升市场竞争力,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从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来看,此前小而散是产业较为明显的特征。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整体从事传感器生产和研发的企、事业单位共1700余家,从事MEMS研制、生产的企业有170余家,其中中小型企业占比约94%。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传感器产业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京津等产业聚集区。业内的人表示,随着业内公司的兼并重组,产业格局将进一步走向聚集。

  另从公司发展来看,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市场机会较多,但企业对自身定位及发展趋势较为务实明晰。高洪连多次提到“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这一点,他指出:“尽管行业空间很大,但毕竟我们还是一个中小规模厂商,不可能做到全方面覆盖。因此,其实是围绕自己擅长的领域,紧跟市场趋势和技术潮流去做匹配。如传统燃油车MEMS芯片原来主要是由国外厂商提供,我们会结合国内排放法规进行开发,不断丰富产品线,给到客户更多选择。而在新能源方面,高压环境及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对于传感器有新的增量需求,但要求也更高。因此,方向一定要明确,产品才能更好更快地落地,竞争力才能得以提升。”

  对于此,无锡芯感智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同庆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此前很多传感器都是进口的,国内想在此领域突破,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我们在产品拓展时没有直接涉入前装市场,而是从售后做起,当然前装市场产品不是没有,而是要等待时机。”

  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国内传感器市场发展环境向好,但对于自主品牌来讲,要超越还要较长时间。

  在高洪连看来,车企对传感器要求非常高,且此前的架构系统多以国外Tier1主导,因此对于自主品牌来讲,产品不但要符合国外的标准参数,可能还要做的更好,才有机会做一些替代。

  其次,他认为人才及经验也是制约国内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从目前国内的情况看,能适应当今传感器技术发展需求的具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及中青年科技专家、技术管干、学术带头人相对缺乏,使行业技术更新换代步伐慢,产业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

  除了以上外,一位业内的人表示,因行业发展规范尚未形成,导致国内传感器产品不配套且不成系列,重复生产、恶性竞争的现象的多发,使得产品可靠性较差、低端偏移较为严重,产业化程度与品种和系列不成正比。传感器国产化要实现,行业规范亟待完善。

  为此,对于国内传感器生产厂商而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要赢得发展,势必要脚踏实地,在擅长领域不断的提高,做到极致。

  无论是奥比中光,还是美新半导体,这一些企业都是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深,再拓展到其他的相关的领域。这样经过“点-线-面”的逐渐渗透,最终将能实现更大范围的领先。希望在中国传感器市场能看到更多这类企业。



上一篇:【48812】称重变送器怎么调校 下一篇:日产奇骏胎压传感器匹配
© 2007 爱游戏APP手机登录网页版-注册 版权所有    bjdf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