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与销售服务部 总裁迟林春发表了“开放创新加速智能驾驶发展”的主题演讲,会上围绕高阶三大特点,四大能力进行了全面深度的介绍。会议最后强调“平台+生态” 是华为智能驾驶发展的长期战略,华为期待与车企、合作伙伴,以及高校和行业组织,从“产、学、研、用”多方面,共同推进人才教育培训、商业成功和产业发展。
我是华为公司迟林春,很高兴在桃花夭夭、渌水盈盈的四月,参加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
在上周结束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徐总,宣布华为的智能驾驶体验已经全面超越特斯拉,智能驾驶成为汽车圈最热的话题之一。与我们Huawei Inside模式深度合作的三家车企的股票连续上涨,可见大家对华为智能驾驶充满了信心。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智能驾驶业务的进展情况。
前几天发布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是首款搭载华为全栈无人驾驶解决方案ADS的车型,正式开启了“从家到办公室” 日常通勤连续智能驾驶的时代。华为车BU目前有5000多人,绝大部分是研发工程师,每年投入10亿美金用于智能驾驶系统研发,目标就是打造体验最好的智能驾驶系统。
首先是领先的全栈算法,将Robotaxi高阶无人驾驶能力应用于乘用车,机器学习持续积累环境信息和驾驶习惯,越开越聪明。
其次是超级数据湖,我们的测试车队进行每年千万公里的开放道路测试,积累了丰富的场景库和高质量数据湖,促进ADS持续迭代优化。ADS还具备超强的硬件能力,中央计算中心可支持400TOPS/800TOPS两档算力,传感器采用3颗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3个摄像头,是当前配置最高的量产智能驾驶系统 。
华为在攀登智能驾驶珠穆朗玛峰过程中,沿途下蛋,把积累的能力和产品开放给大家,共同推进智能驾驶发展。
要实现安全的连续无人驾驶,一定要具有超强的感知能力,现在纯视觉方案的感知能力远远不足,容易引发事故,这是不可接受的。
中国道路场景远比欧美国家复杂,在国外跑的很好的智能驾驶系统,在中国可能不灵。
自动驾驶对传感器的要求,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全”:全目标、全覆盖、全工况和全天候。为满足这个要求,我们开发了9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可以覆盖城区的行人和车辆检测,并具备高速长距离车辆检验测试能力,有几个关键特性:
全视野中,水平和垂直线束均匀分布,边缘区域依然能够准确探测目标,可以越来越好的应对无保护左转等情况。大目标探测距离达到200米以上。
我们认为毫米波雷达的演进方向就是4D成像雷达。传统雷达测速和测距虽不错,但水平分辨低,不支持垂直测量,导致看不清,看不准。
华为5G毫米波天线收,非常先进,我们的毫米波雷达是在5G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华为最新发布的4D成像雷达大幅度的提高了水平和垂直的测量能力,具备三大能力、六大价值:
DC采用“统一硬件架构,一套软件平台,系列化产品”的规划思路,是业内已经量产、最大算力、最全系列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商用时间领先业界1年。
终端BG首席运营官 何刚 熊雄代表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对鸿蒙生态
合作伙伴奖” /
化 /
系统,这是华大北斗与上汽集团双方研发团队一起努力的成果,也是双方秉承共同信念、面向未来合作
电子发烧友原创 章鹰 7月20日,在南京举办的世界半导体大会高峰论坛上,
世界“芯”机遇 /
、智慧交通领域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以产品共研、资源共享的方式,共同推动
董事长梁华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分享数字化的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如何更好赋能新兴产业
、投资机构等生态伙伴,为公司可以提供产业赋能、资本赋能、教育赋能、品牌赋能、政策赋能五大赋能和一站式创业
【书籍评测活动NO.33】做了50年软件开发,总结出60条经验教训,每一条都太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