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剪力传感器 RW-JL-02
7月16日下午,青岛海洋观测技术研发与评测中心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西海岸园区正式揭牌。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海洋局、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及相关单位和企业代表100余人参加仪式。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李超伦介绍,该中心是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服务国家海洋科技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共享平台,着力打造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及北京劳雷海洋仪器有限公司、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德国康楚斯公司(Contros)、挪威安德拉公司(Aanderaa)等国内外有名的公司共同组建。中心将发挥各方优势,建设海洋观测设备运维基地、海洋传感器评价与测试实验室及海洋观测装备研发平台,旨在进一步提升海洋观测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整合科学技术创新资源,优化科学技术创新力量布局,加快构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其中,海洋观测设备运维基地致力于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系统完备、集约专业、性能先进的海上考察支撑与保障能力,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开放共享、运行高效、用户满意的公共大型海洋调查装备服务与支撑共享平台,支撑我国海洋调查能力明显提升,成为涵盖范围广、运行维护能力强的海洋调查装备基地,技术非常精湛、结构符合常理的专业化人才聚集高地以及紧扣海洋科学调查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中心。
海洋传感器评价与测试实验室建立多套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校准装置,形成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对多种海洋传感器的性能提供规范的质量测试、比测,提高海洋观测传感器数据质量,为传感器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相关依据,为提升我国海洋高端传感器的研发测试及评价水平,加快海洋传感器研发成果的转移转化,加强完善海洋装备产业链,推动海洋装备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海洋观测装备研发平台依照国家海洋发展的需求,着力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构建自主创新的海洋装备研发体系,打破国外高端海洋环境观测装备垄断。依据海洋环境监视测定高新、尖端技术研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及规范化海上试验要求,结合国家和地方对海洋环境实时立体观测技术发展的需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海洋观测装备,推动若干重大观测技术与装备的成果转化。
李超伦表示,青岛海洋观测技术研发与评测中心的成立,为建设一流科研设施、集聚一流创新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形成一流转化机制打造了协同创新平台,能够加快培育创新创业共同体,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打造海洋调查服务支撑、海洋观测装备创新研究、测试、成果转化、海洋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支撑保障体系,集聚产业和人才,提高国家海洋观测装备服务共享能力,为海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助力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和青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揭牌仪式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分别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劳雷海洋仪器有限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挪威Aanderaa公司、德国CONTROS公司、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签约,并为共建的海洋技术装备联合实验室、海洋仪器计量校准联合实验室、海洋调查缆绳联合研发检测中心等5个联合实验室揭牌。
7月16日上午,海洋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研讨会在海洋所西海岸园区召开,专家就海洋观测、传感器标定、认证体系建设等问题开展学术研讨。